<p id="agect"></p>
    <track id="agect"></track>

  • 專家學者
    當前位置:首頁 > 專家學者 > 詳細內容
    脊柱健康學的創建者和倡導者——黃開斌

    來源:脊聯網 時間:2020-07-14 16:43:46 熱度:5935

    1614130862250264.jpg

    ?

      黃開斌,字中平,號百川,生于湖北麻城,健康學獨立學者,北京百川健康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脊柱健康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世界脊柱健康聯盟副主席,全民脊柱健康工程總設計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健康問題與發展戰略研究》課題專家組組長,健康中國戰略研究會會長。學過中醫和西醫,從過醫療,搞過教學,并組織學術活動……20世紀末開始研究信息學,21世紀初又開始涉獵儒、佛、道學等中國傳統文化;以“納百川之識,究中西之辨”的胸襟,行“獨立之研究,自由之思考”的精神,,長期致力于健康問題和健康理論的研究探索,初步完成了對健康學的學科思想和理論體系的構建,遂成一家之言。

      自2004年獨創《三元論》哲學思想或思維模式,提出大醫改思路,力倡大醫學模式和大健康保障體系,其健康思想著作有《健康中國—國民健康研究》和《健康中國—大醫改新思路》等《健康中國》系列叢書;以及《健康革命》和《健康大業》等思想理論著作;并著有《健康學大綱》(又名《健康學大論》)、《食物學綱要》、《老年健康學》(3冊)、《慢病康復學》(5冊)和《自主健康學》(7冊)系列叢書或教程;以及《脊柱健康學》系列、《臟腑健康學》系列和《心性健康學》系列等專業學科理論技術書籍。成功策劃組織十余屆中華脊柱健康論壇。主持編撰完成《脊柱健康學》系列叢書36冊;主導研發“慢病康復4F操作系統”,創建百川慢病三養康復服務模式;發起并推動了“世界脊柱健康聯盟”和“中國脊柱健康產業聯盟”的成立,致力參與并組織“全民脊柱健康工程”等活動。且一直致力于思考并搭建慢病三養自治康復模式、健康產業創新服務和學術思想交流及產品技術交易的開放、共建、共享平臺。旨在獨辟蹊徑的探尋一條新的健康發展之路。詳情請登錄www.iesb.com.cn  電話:010-82871966


      一、學習工作履歷

      1986.091991.06就讀于湖北中醫學院針灸骨傷系(現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91年6月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

      1991.06~1994.04在湖北黃石市下鋼總廠職工醫院就職任內科醫師93年5月任醫院針灸科主任。

      1994.05~1997.05參與中國中醫研究院長城醫院的籌建工作,并任中國中醫研究院針刀醫學培訓中心副主任,兼培訓部主任。96年5月后兼任針刀醫學分會辦公室主任。

      1997.05~1999.12調人民日報社新聞事業培訓中心工作,任教研處副處長,并兼任職業教育專修學院副院長。組織主編寫了《中國特色醫藥技術》系列教材。后調入石家莊華聞(集團)總公司工作,主持其所屬的“職業教育學院”的教務工作。

      2000.01~2001.01組織創建北京百川生物信息醫學研究所,任董事長、法人代表,生物信息醫學叢書的總主編,并兼任北京光明中醫學院副教授。

      2000.08~2001.10就讀于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的“網絡經濟”研究生課程班,獲在職碩士研究生證書。

      2001.11~在原北京百川生物信息醫學研究所基礎上創立北京百川健康科學研究院,任院長、法人代表。

      2011年5月組織舉辦了“第七屆中華脊柱健康論壇暨世界脊柱健康聯盟成立大會”,并在大會上被選舉為“世脊聯”的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

      2013年11月組織發起成立“中國脊柱健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并當選為常務副理事長,2016年12月又出任該聯盟專家委員會主席。

      2013年12月,出席第二屆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二屆理事擴大會議,當選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2015年4月,出任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設立的“中國健康問題與發展戰略研究”課題專家組組長。

      2016年9月,出任紅旗出版社健康中國行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紅旗社百川健康工作室主任。

      2018年4月,出任“全民脊柱健康工程”總設計,并兼任學術部主任。

      

    二、學術研究成果

      1988年06月《氣功與祖國醫學》、《中醫與西醫的比較思考》分別獲得湖北中醫學院大學生科研論文二等獎和三等獎。

      1988年12月《氣功與祖國醫學》獲湖北省1988年度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1989年05月獲湖北中醫學院校園十大新星中的“科研新星”。

      1990年12月《不應丟棄中醫學的思辨方法》一文發表在《中醫藥學報》第6期(總76期)上。

      1991年11月《中醫與西醫的比較思考》一文,被首屆全國中西醫學比較研究學術大會錄用,并于1992年4月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學術大會進行大會交流。該文被載入《醫學與哲學》一書的P256。

      1993年04月《中醫非藥物療法的發展與展望》一文在第四屆全國非藥物療法學術交流大會上交流發言,并被錄入《非藥物療法》一書中。

      1993年11月《市場經濟對醫德風的挑戰》一文,在黃石市衛生系統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首次年上交流。

      1994年08月主編《全國針刀醫學培訓班函授教程》第一冊。

      1995年04月主編《中國針刀醫學》通訊(內部學術雜志)。

      1996年04月《談小針刀具的多樣化和系列化改進》一文,被選入《當代中醫外治精要》一書,P55,中國中醫藥出社,96年8月第1版。

      1997年05月始組織策劃和主編了“中醫特色醫藥技術系列教材”已出版6部.至98年08月《脊柱調衡療法》、《實用注射療法》、《特異針刺療法》、《脊柱疾患臨床檢查與診斷》、《肢體關節和軟組織實用解剖學》、《常見皮膚病臨床診療》、《中華膏藥制作與應用》、《疑難病特效診療技術》、《循經電摩療法》、《浮針療法》、《特色藥浴療法》、《筋經三針療法》等。

      2000年02月《信息醫學及其哲學思考》一文發表在《中國特色醫藥雜志》第6期上,P3并兼任該雜志執行主編。

      2000年04月策劃和組織編著《中國針刀學》一書,任主編。世界醫藥出版社出版發行,2000年4月第1版,全書60余萬字。該書為“信息醫學系列叢書”中的一部。

      2001年02月《21世紀的醫學發展趨勢》一文發表在《中華中西醫結合雜志》第1卷第6期上,P1。同時出任該雜志的主編。

      2001年01月開始,創建性的提出“脊柱醫學”這一新學科,并組織研究和編寫“脊柱醫學系列叢書”,近六年間已主編有:“脊柱醫學系列叢書”,《脊柱系統疾病學》上中下三冊,共180余萬字,由世界醫藥出版社出版發行?!吨型饧怪址ㄕ{衡技術》講義1-3冊,《脊柱相關疾病觸診技術》和《脊柱針刀松通技術》講義等。

      2007年6月和2007年11月組織編寫和繪制了《脊柱醫學系列掛圖》8張套和4張套,分別由世界醫藥出版社和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

      2008年4月--發表《中醫不是偽科學而是未科學》《回顧醫改歷程探尋醫改出路》《說中解醫正識中醫》《中醫為何西醫何為》等數十篇文章。

      2008年4月創作撰寫并出版《健康新主張》一書。其主要觀點就是:平和善待疾病,平衡就是健康,和諧成就生命。倡導一種和諧的健康理念。

      2008年11月研究創新并編寫《另類醫改方案》建議報告。

      2009年1月創建并完成《信息醫學》的學科計劃,編寫了《信息醫學概論》一書。

      2009年4月完成了《脊柱醫學概論》的編寫的出版工作。提出了《脊柱醫學》的理論體系構架和學科建設構想。全套叢書共計36冊,現已完成21冊。

      2009年6月完成對傳統中醫學的全新的認識,編寫了《中醫理學綱要》一書。

      2009年8月其最具哲學思想和文化創新的《三元論》一書,編寫完成。

      2009年10月根據其《另類醫改方案》和自己的“三元論思想”及其“健康新主張”,又創新性的編寫成了《大醫改建言書》一冊。

      2010年10月策劃并主編《人體脊柱使用手冊》、《人體脊柱保養手冊》、《人體脊柱維修手冊》系列書籍,其中《人體脊柱使用手冊》已有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5年5月,在《脊柱醫學》叢書的基礎上,改編撰寫成《脊柱健康學》系列叢書共36冊,基本編撰完成,并形成樣書。

      2016年7月主編《健康中國——國民健康研究》一書,由紅旗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7年3月,著作《健康中國——大醫改新思路》一書,由紅旗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8年3月,主編《脊柱健康宣言》一書,由紅旗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8年3月,主編《健康新主張》一書,由紅旗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9年4月,編著《慢病康復學》叢書(5冊),并定制印行。

      2020年4月,著作《健康學大綱》(又名《健康學大論》)一書。

      2020年12月,編著《自主健康學》叢書,初步完成6冊樣稿。


      三、工作業績榮譽

      1993年10月加盟“中國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科技中心”,任培訓中心主任,負責面向全國的針刀醫學培訓工作。

      1993年12月直接參與“中國中醫研究院長城醫院”的策劃和創建工作。并負責組建“中國中醫研究院針刀醫學培訓中心”,任副主任,主持其培訓教務工作。

      1996年04月參與主持第四屆全國針刀學學術交流大會的主要工作。

      1996年05月任“中國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會”常務理事兼辦公室主任,負責該學會的日常事務工作。

      1997年05月調人民日報社新聞事業培訓中心,任教務處副處長。負責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首都經貿大學等校聯合舉辦在職人員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后又負責職業教育專修學院的教務工作,并開發了特色醫藥系列專題培訓和推廣應用工作。

      2000年07月策劃和組織召開了“2000’首屆中華特色名醫論壇”年會的第1次和第2次會議。其后每年舉辦一屆,現已舉辦了九屆。

      2000年12月參與“北京光明中醫學院”的教學工作,被評聘為副教授,并負責該院教務部的日常工作。

      2001年01月與他人合作,并策劃并創建了“北京百川生物信息醫學研究所”。任董事長,法人代表,負責該所的主要研發和管理工作。

      2001年10月在百川生物信息醫學研究所的基礎上創建北京百川健康科學研究院?,F已組織研制的信息醫療器械正投入臨床驗證階段。2004.4被推選為《北京科協》理事會的常務理事……

      2004年5月,成功策劃組織舉辦了第一屆中華脊柱醫學論壇,現已舉辦了九屆。歷任秘書長,第七屆起該論壇更名為“中華脊柱健康論壇”。成為名副其實的脊柱醫學創建者和脊柱健康事業的領軍人物。

      2008年04月~組織策劃并主編“中華脊柱醫學網”,成為脊柱醫學和脊柱健康的行業門戶。

      2008年8月主持編撰了近6萬字的“脊柱健康事業發展報告”(白皮書)。同時創建性的提出“脊柱健康4F操作系統”及“5G調理保養理念”這個新型的健康產業計劃。

      2008年10月與中國工商聯合作發起并組織“全民脊柱健康工程”,并任常務副組長。已多次組織大型和社區的脊柱健康科普公益講座活動。

      2009年5月,獲“和諧中國·2009年度十大影響力人物”。

      2010年12月,組織策劃并舉辦了首次“脊柱健康產業圓桌會議”,推動了“世界脊柱健康聯盟”的正式形成。

      2011年5月組織舉辦了“第七屆中華脊柱健康論壇暨世界脊柱健康聯盟成立大會”,并在大會上被選舉為“世脊聯”的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

      2013年11月組織發起成立“中國脊柱健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并當選為常務副理事長。

      2013年12月,出席第二屆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二屆理事擴大會議,當選第二屆理事會理事。

      2014年5月,或脊柱健康功勛人物,世界脊柱健康聯盟最佳學術創新獎等。

      2015年4月,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作設立“中國健康問題與發展戰略研究”課題,并專家組組長。主導完成課題研究,并主持出版《健康中國——國民健康研究》一書。

      2016年9月,與紅旗出版社合作,推動創建健康中國行工作委員會,并人副主任,在紅旗社設立百川健康工作室。

      2018年4月,策劃設計成立“全民脊柱健康工程”,并兼任學術部主任。


    (責任編輯:脊梁)


    相關文章
    相關評論

    您是不是忘了說點什么?

    0 條評論
    點擊排行

    Copyriht 2020 by www.ies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脊聯網網站版權所有
    京公網安備:--- 工業和信息化部 京ICP備1903097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