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agect"></p>
    <track id="agect"></track>

  • 產業細分
    當前位置:首頁 > 產業細分 > 詳細內容
    通督扶陽的防病愈病之理

    來源:本站 時間:2021-02-24 13:40:15 熱度:3750

    首發丨(ID:百川脊柱健康學)公眾號

    作者丨黃開斌 北京百川健康科學研究院院長 


      通督扶陽是以中醫的氣血陰陽、臟腑藏象和經絡腧穴學說作為理論指導,并以中醫的辨證施治為原則,是通過在背部脊柱及兩側的背俞穴、夾脊穴進行觸診檢查,并進行刺激調節和推通整復,同時溫補陽氣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其操作部位是脊背部,所涉及的經絡主要是督脈循行在背部的各穴和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在背部的第1、2側線俞穴,即背俞穴、夾脊穴。

      

    一、督脈的循行及穴位


      督脈在脊柱的中軸線上,是十四條經脈之一,也是奇經八脈之一。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主生殖機能,特別是男性生殖機能。而陽氣則是生命和健康的動力,解決了如何使督脈陽氣歸“正”的問題,就解決了人體經絡通暢的關鍵。

      督脈有其相對固定的循行路線、分支和穴位,這就決定了它有其相應的功能和積極作用。

      1.督脈的循行路線

      據有關文獻記載,督脈起于胞中,下出會陰,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經項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再回出上至頭項,沿頭部正中線,經頭頂、額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帶處(見下圖)。

      以行于腦脊正中者為主干,旁行者為分支。脈氣起于小腹內(腎下、胞中),與沖脈、任脈同源,出于會陰部。督脈從尾骶沿脊內上行,到項后風府穴進入腦內,聯絡腦,其外從頭頂正中經前額到鼻柱下端,至齦交穴止。這一主干,在營氣運行時從上而下,即由足厥陰肝經分支上頭頂接通督脈,沿腦脊下行,后接任脈。

      2.督脈的旁支

      督脈旁支,上部與足太陽膀胱經同行,從目內眥上行,交巔頂,絡腦,下項,挾脊,于腰中絡腎;下部與足少陰腎經同行,以肛門后尾骶部貫脊屬腎。

      督脈在陰部散絡陰器或陰莖,下合于肛門,在肛門后尾骶部與足太陽、足少陰會合。

      前行者與任脈相同,從少腹直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

      其絡脈,從長強挾脊上項,散布頭上,背部分支走向足太陽??芍矫}與足太陽關系最為密切,即一在正中,一在兩旁,同聯系腎與腦。其次為與足少陰和任脈相聯系,一主后,一主前,同在陰部、胞宮、腎、心相關聯。

      3.督脈的穴位

      督脈的腧穴有長強、腰俞、腰陽關、命門、懸樞、脊中、中樞、筋縮、至陽、靈臺、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腦戶、強間、后頂、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素髎、水溝、兌端、齦交共28穴。


    二、督脈的總督調控作用


      從督脈的循行分布部位來看,就可知其功能。督脈循行于人背部正中,背為陽,具有統督背部之陽及諸陽經,為陽脈及全身經脈之海。故,首先是“總督諸陽”,或稱為“陽脈之?!焙汀瓣柮}之都綱”。諸陽經通過陽維會合于督脈,在督脈上有受各陽經所會的穴,又入會于足太陽經的穴,均說明這種關系。其次是溝通陰陽、總攝諸經,或稱“督領經脈之?!?。其分支循行非常廣泛,與膀胱經、華佗夾脊等陽經并行。第三是督脈旁通足太陽、足少陰,與沖、任同起于胞中,并前通任脈,即說明這種關系。

      總之督脈的“督”字,有總督、督管、督促的含義。主陽,為十二經脈之綱領及動力;主生腎氣,主生殖功能,交通心腎,充養髓海,益腦,其主要功能有:

      1.總統諸脈

      督脈與人體經脈有著密切聯系,手足陽經及督脈在大椎穴交會,帶脈出行第2腰椎,陽維脈交督脈于風府、啞門;陽中蹺脈通過足太陽與督脈風府相通。所以督脈能統領人體背部及諸多陽經,成為陽脈及全身經脈之海,為十二經之綱領,并在督脈之氣的統領下,對人體陰陽之氣,與外界的適應進行統籌調節,以充分發揮其作用,并使人體對內外環境的變化而出現的反應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內。

      2.衛外御邪

      人體督脈,有衛外御邪的作用。有人曾說:“督脈,其為病也,主外感風寒之邪?!蓖庑爸腥?,必因陽氣虛,衛外不固,病邪始由皮毛而入于絡脈,再傳于經脈,而及臟腑。督脈循脊里,旁交足太陽膀胱經,并與諸陽交會,為陽脈之海,統攝諸陽。足太陽主一身之表,并與足少陰腎經相表里,腎氣之運行及衛外功能的發揮,與督脈經氣的傳輸息息相關,督脈通暢,衛外功能則得以發揮,腠理則致密,外邪就難以侵犯,即使外邪入侵,也能祛邪解表,加快疾病的痊愈。

      3.升陽溫臟

      督脈與諸多陽經以及膀胱乃至腎均有密切關系,可調節陽經的陽氣,以供人體陽氣布散,臟腑溫煦?!峨y經》云:“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泵T的功能,是督脈之氣與腎中動氣相結合的綜合功能。腎主元陽,為命門之所,生命之根,對全身臟腑器官、四肢百骸起到溫煦作用。腎要發揮此功能,必須借助督脈的通暢和布散,才能達到溫臟和升陽的作用。

      4.益髓養腦

      督脈下絡于腎,上絡于腦,通髓達胞。腎有藏精系胞的功能,腦為髓之海,《類經·經絡》云:“藏精于腎,腎通于腦,腦者陰也,髓者腎也,諸髓皆屬于腦,故精成而腦髓生?!笨梢?,腦髓賴腎精充養,而腦與髓的聯系,又賴督脈經氣灌注,督脈通過傳輸精氣,益髓養腦。因此,《黃帝內經》云:“髓海有余,則轉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p>

      5.生化運營

      營氣出于中焦,督脈通過參與腎的氣化和脾的運化作用,對營氣的生成產生影響,為臟腑經絡提供重要的營養物質。同時,通過對十二經脈的調節作用,參與對營氣運行全身起到很大作用。


    三、陽氣的升發推動作用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一是足夠的氣血;二是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為體,氣為陽為用。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陽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所以,只有氣血平衡,人才能健康。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能生血、行血,氣滯而血瘀。血阻可以結毒為癤為瘰,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郁于內,肝先受傷。其中,陽氣具有推動、防御、溫煦、固攝和氣化等五大作用。

      1.推動作用

      陽氣的推動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面:(1)心臟和脈搏的搏動功能和速率;(2)血液的輸送和血管的舒縮度;(3)脈管內容物與組織液中的物質“氣化”、“升華”之氣的膨脹力;(4)“外周功能層”(“外周皮膚層”和“人體中空管”)的包裹作用;(5)管道系統的收縮、蠕動作用。

      2.防御作用

      西醫學常把機體的防御作用稱為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中醫學根據自身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正是針對不同階段的氣、血、津液和機體組織、五臟六腑所產生的功能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仔細觀察,其中包含著對臟腑、組織所產生的機體抵抗力、免疫力、應激反應(抗病能力)和疾病程度的歸納和綜合分析。

      3.溫煦作用

      中醫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知曉了人體內的“氣”具有溫度,而且對機體具有很重要的溫煦作用?!端貑枴ご讨菊撈氛f:“氣實看,熱也;氣虛者,寒也”;“血得溫而行,得寒而凝?!敝嗅t還知道氣的溫煦作用失常,就會出現畏寒喜熱、四肢不溫、體溫低下、血和津液運行遲緩等病理寒象。

      溫煦作用還體現在血液的運行中,中醫學不僅認為“血得溫而行,得寒而凝”,還認為氣血和津液是機體組織(細胞、組織、器官)生命活動中的必需“物質”,在機體內運行不息,須在各細胞、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和氣的溫煦作用下,以平衡機體的陰陽而發揮作用。

      4.固攝作用

      陽氣的固攝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固定,二是攝納。

      固定,可以稱固定功能。是指“氣”能使人體各組織器官(如椎間盤)、臟腑固定在體內某一特定位置的功能,從而保證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攝納,可作“封閉、管轄”理解,主要是對血、津液等液態物質具有防止其隨意無故流失的作用。具體表現在:①攝納血液,可使血液循脈而行,防止其逸出脈外;②攝納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腸液和精液等,控制其分泌和排泄量,以防止津液的隨意無故流失。

      陽氣的固攝與推動是兩個不同性質的作用,既有相反的抑制作用,又具有相輔相成的功能。構成了氣對體內液態物質的正常運行、分泌、排泄的調節和控制,這也是維持人體正常的血液循行和水液代謝的重要功能;而固定作用可防止臟腑器官下垂,維持臟腑器官保持正常位置和生理功能。

      5.氣化作用

      中醫所說的“氣化”,實際上是指“物質轉化為功能,功能產生物質”的過程,也是指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物理學也有“氣化”二字,這是指物質的液態相變為氣態時的物質分子運動過程。

      氣化功能在中醫里有兩個意思,一是泛指精血氣津液在體內的相互轉化和代謝,是在肺的宣發肅降、脾的運化升清以及腎的蒸騰溫煦作用下以三焦為通道完成的。二是指機體五臟六腑各自新陳代謝的功能,是指精、氣、血、津液在機體五臟六腑功能作用下的相互轉化,如膀胱者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這里的氣化指的是膀胱的排尿功能。


    四、通督扶陽之于健康的作用


      背俞穴、夾脊穴是五臟六腑輸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位。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是通過背俞穴和夾脊穴的聯系而溝通的。背俞穴和夾脊穴是五臟六腑陰陽之會,精氣之所注,經絡氣血之總歸。通督扶陽通過刺激人體的背俞穴、夾脊穴,既能振奮其陽氣,推通周身氣血的運行,又能調整全身的陰陽之氣,來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靈樞·背腧篇》中已經總結了五臟背俞能診治相應內臟疾病,并指出刺激背俞能達到治療相應內臟病的效應。背俞穴是內臟與體表聯系的部位,具有反映內臟病和治療相應內臟病的相對特異性,又是臟腑經絡之氣所輸注的部位。當臟腑患病時在相應的背俞穴處有些可出現陽性反應區、點和相應反應物。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都分布在夾脊的位置。夾脊穴就是在應用背俞穴治療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夾脊穴與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背部穴位的關系很是密切。背俞穴和夾脊穴包括的夾脊穴、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背部各穴循行之處都在夾脊的位置。通督扶陽所刺激的背俞穴和夾脊穴,不僅可以調理督脈之氣,還可以激發足太陽膀胱經氣,起到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達到治療相應內臟病和所屬器官、肢體的病癥。

      臟腑是生化氣血、通調經絡氣血、濡養皮骨筋肉,完成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器官。臟腑功能是通過運行氣血、聯系經絡與脊柱,溝通上下內外,調節脊柱各部分平衡的通路得到體現。每一經脈按其特定的表里關系與脊柱相關,故脊柱與臟腑在疾病的發生和轉變上也是相互影響,足太陽膀胱經從頭部向后夾脊下行,其上各個臟腑的俞穴均可反映內臟的病變,也會從夾脊穴和背俞穴的異常表現出來。脊柱是人體的主干,也是氣血運行的主干通道,氣滯血瘀,不通則痛。脊柱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功能失常,因外及內,累及臟腑,故見諸癥。通督扶陽在脊背進行推刮釘撥揉,理氣調血,活血化瘀,是從周身循環和微循環上入手,從病根上入手,標本兼治。

      故在功能方面,督脈隸屬于腎命及元神,關系到受孕、胚胎發育、臟腑百骸生理形態的維持及功能的正常運行。

      1.督脈通達腦之元神,有輔助返還腎中精氣

      督脈源于儲存元氣之所,即腎下胞中,上屬于腦,下屬于腎,其主干與腎經循行于脊柱內的分支及脊髓有著密切聯系,督脈作為“陽脈之?!焙汀岸筋I經脈之?!币砸娖涔δ苤?,從“四?!钡膭澐钟謿w屬于“腦為髓?!?。故督脈乃是認知能力的重要基礎。

      督脈又儲藏輸布回收腎中精氣,與壽命長短有關,所以說督脈與性命相關。如《莊子·養生主》曰:“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睆倪@一點而言,督脈又是養生的重要基礎。

      其實,道家修煉術的目的就在于使腎中精氣充足,重點在于將奇恒之腑中的腎精返還于下丹田,即返還之道,督脈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锻饨浳⒀浴て婧恪吩唬骸罢嫠?,腎精也。精中有氣,而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皆能藏之?!烈?,則胞與腦也。腦為泥丸,即上丹田也,胞為神室,為下丹田也。骨藏髓,脈藏血,髓藏氣,腦藏精,氣血精髓盡升泥丸……下注神室?!堉囟粸a,即返還之道也?!睔?、血、精、髓均為腎中精氣所化生,四者以督脈為通道,上貫泥丸,又經任脈下降,回歸下丹田,實現后天返還先天的河車之道,經過小周天的鍛煉,氣、血、精、髓返還其腎精的本質,輸布在外的腎精又返還于腎,因而稱之為返還之道,這是充實腎中精氣的重要方法,腎中精氣充足,生命之根才能堅固,是壽命長久的重要基礎。督脈在返還之道中起重要作用,故督脈有助于返還腎中精氣,堅固生命之根,抵御外邪,故與壽命長短密切相關。

      2.督脈輔助腎主生殖,是生殖的重要基礎

      督脈影響腎氣的通塞,所以在生殖能力方面,督脈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外經微言?任督死生》曰:“腎之氣必假道于任督,二經氣閉,則腎氣澀矣。女不受妊,男不射精,人道絕矣?!?/p>

      受孕之后,藏精于命門,從命門開始,人體胚胎開始發育?!锻饨浳⒀?命門經主》曰:“人身先生命門,而后生心,心生肺,肺生脾,脾生肝,肝生腎,相合而相生,亦相克而相生也?!倍矫}積極參與人體胚胎發育,起到重要的橋梁作用,《素問?調經論》曰:“志意通,內連骨髓,而成身形五臟?!鄙衔闹赋?,命門藏先天之精,最先生出,形成并儲存生命之源,然后生出脊髓,與此同時督脈也開始形成,以脊髓督脈為通道,向上漸漸生出腦髓,腦髓的功能即是志意,腦髓充盈到一定程度,志意功能逐漸完備,以脊髓督脈為渠道,慢慢化生人體的軀體及其臟腑?!锻饨浳⒀?考訂經脈》曰:“命門為小心,若先天之象,能生后天之水火也。于是裁成五臟七腑,各安于諸宮,享其奠定之福,化生于無窮也?!备鶕跋嗫硕嗌钡恼撌?,可以推斷出,上述原文似有誤,即腦髓生出后,臟腑生出的順序應該是心—肺—肝—脾—腎,依照相克的順序而生出,這是中醫對人體胚胎生長發育的認知。

      3.督脈協助維持臟腑及百骸的生理形態

      人在出生后的整個生命歷程之中,督脈持續不斷地保持著臟腑百骸的生理形態,時刻監督著臟腑百骸功能的正常運行,督脈是人體“神機”與“氣立”的重要基礎。宇宙萬物隨時在進行著氣化運行,氣化是一切生命現象的本質特征,《素問?五常政大論》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于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庇帧端貑?六微旨大論》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且陨党鋈?,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p>

      《外經微言·命門真火》曰:“窈窈冥冥,其中有神,……亦指命門……”命門所儲存的元氣為生命之根,其功能不可測度,所以稱之為“神”,是人體各種生命現象的物質基礎,包含著孕育生命的玄機,因此又稱之為“神機”,命門為呼吸之根,吸氣納入命門,元氣充足,在二十八脈的氣機才能通暢,完成五十營,命門為督脈所承載,是命門的結構與功能的基礎。生氣在經絡臟腑的升降環周,即是人的“氣立”,而督脈與膀胱經、華佗夾脊組成的氣街,是人體氣機運行的重要通道。此外,其與脾胃形成的先后天之氣升降交會的運動,猶如天地之氣升降更用,是保證重要臟器以及四肢百骸功能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

      《外經微言·三關升降》曰:“命門者,水中火也,水火之中實藏先天之氣,脾胃之氣,后天之氣也……二氣必晝夜交而后生生不息也。然后天之氣,必得先天之氣先交而后生,而先天之氣,必由下而上升,降諸脾胃,以散于各臟腑。三關者,先天之氣所行徑道也,氣旺則升降無礙,氣衰則阻,阻則人病矣?!倍矫}之氣的盛衰是臟腑百骸陰陽平衡的關鍵因素,督脈布散元氣功能失調,臟腑之氣無根,將產生病變甚至衰竭。

    1613024461785829.jpg

    關注公眾號,查看更多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評論

    您是不是忘了說點什么?

    0 條評論
    點擊排行

    Copyriht 2020 by www.ies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脊聯網網站版權所有
    京公網安備:--- 工業和信息化部 京ICP備1903097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