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agect"></p>
    <track id="agect"></track>

  • 產業細分
    當前位置:首頁 > 產業細分 > 詳細內容
    陽氣對保健愈病至關重要

    來源:本站 時間:2021-02-24 13:30:46 熱度:4134

    首發丨(ID:百川脊柱健康學)公眾號

    作者丨黃開斌 北京百川健康科學研究院院長 


      陽氣是生命健康的根本所在,古人早就告訴我們,生命是一團陽氣,是一團源自太陽的陽氣。陽氣不散,則生命不息。陽氣旺則生命力旺,陽氣弱則生命力弱。人體的陽氣充斥于全身,按分布及特點不同,可分為元氣、真氣、宗氣、衛氣、中氣等五氣,這些統稱陽氣。

      生命活動的陽氣是先天腎氣與后天脾胃之氣結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氣。其中,腎氣又稱元氣或元陽,是命門真火,生命的根基和原動力。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陽強則壽,陽衰則夭”,所以陽氣決定人的長生和壽夭。另外,人身陽氣有升降出入的特性,有推動,防御,溫煦,固攝和氣化等五大作用。如果陽氣不足了,這些作用就衰弱,身體就生病。的確,陽氣對養生保健和防病愈病至關重要。


    一、陽氣是人體生命的主要能量


      氣在生命活動和健康中至關重要。人體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若天上沒了太陽,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萬物也不能生長,地上就沒有生命;人若沒有陽氣,生命就會停止。長壽的人往往是陽氣充足的,相反,若陽失其所,則有折壽短命之虞?!饵S帝內經》中《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彼?,正陽之氣或扶助陽氣就是養生治病之本。

      1.氣的來源和特性

      氣是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的運動變化及其伴隨發生的能量轉化過程稱之為“氣化”。氣化運動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沒有氣化就沒有生命。氣化運動的本質就是機體內部陰陽消長轉化的矛盾運動?!吧党鋈?,無器不有”,沒有升降出入就沒有生命活動,故曰:“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無以生長化收藏”,出入廢則神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素問·六微旨大論》)升降出入就是氣的運動的基本形式。生與死也就寓于升降出入的矛盾運動之中。生命始終處于氣化運動過程之中,沒有氣化則沒有生命。

      人體的氣,來源于稟受父母的先天之精氣(元氣)、飲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即水谷之精氣)和呼吸來自于自然界的清氣。即通過肺、脾胃和腎等臟腑的綜合作用,將三者結合起來而生成。

      在人體里,保護身體,調節自身免疫功能,不受外邪侵襲的是衛氣,衛氣本身,對人體的體溫具有保護作用。如果不注意保暖,寒氣可快速侵入身體,導致氣血流行不暢、凝滯等一系列病變。元氣為生命之本氣,用來維持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行,而元氣所藏之處,正位于臍下,一旦元氣受損,臟腑俱損。

      2.氣和血及體液的關系

      中醫有一句話叫“氣為血之帥”。氣和血的關系是什么?他們絕對不是半斤八兩,是講氣?血平衡,這個血能不能夠在血管里面運行暢通、流動、運轉,把營養輸送到五臟的各個部位,就靠氣在推動它,領導它。假如沒有氣的領導和推動,氣弱了就會出血。如果出現大出血,就會有生命危險。古人有一個應對這種大出血的方法,“已亡之血難以驟生,未亡之氣所當急固”,就是說要趕快恢復陽氣的統帥作用,就可以很快止血了,病人就可以被救活。陰和陽的關系就是氣和血的關系。

      人體的血液、津液和精液在體內的運行循環,都需要陽氣為之輸布(推動)運行,而血液、津液還需要通過陽氣的汽化(或生化)作用,才能營養全身而產生精神活動和一切的臟腑機能活動,如此,才能生生不息。人體正常的體液都需要陽氣來養護推動,體液占人體總重量的70%,陽氣不足,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人體濕邪過重。正常的體液是滋潤人體肌膚和運行五臟六腑必不可少的,過多或過少都會引起人體的病態反應。少了就是火,多了就是痰濕?,F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疑難病和亞健康大多是由陽氣不足引起的體內水液、血液,精液和精神等失調造成的。

      3.生病等于是“陽”出了問題

      我們的身體壯不壯實,能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襲,就要看這個陽的衛外作用?!瓣枤馐侨松砩献詈玫闹尾×妓帯?、“養生治病首要扶陽”、“80%的現代人都陽氣不足”“陽氣若足千年壽”……在市面上熱銷的養生保健書籍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

      《黃帝內經·素問》里說:“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薄瓣栒咝l外而為固也”,是指人體有抵御外邪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陽氣。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它們分布在肌膚表層,負責抵御一切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陽氣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如果陽氣不足或出現了偏差,不僅抵御和防衛不了外邪,其它的很多問題也會接踵而至的,身體也就會生病了。因此,《黃帝內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彼^的正氣,就是渾元之氣,就是脾氣和腎氣加起來的元陽,把陽氣保護好,自然也就不會得病了。


    二、陽氣的來源路徑及其作用

     

      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同時也是決定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乃至死亡的重要基礎。其來源主要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來自于父母,后者則通過胃腐脾化吸收食物中的精微轉化而來。

      比如:很多身體不健康的孩子,一看他們的母親,就明白為何孩子不健康了,母親滿臉蠟黃、瘦弱不堪,這是自己沒有調理好身體,將體質遺傳給了孩子。當然,除了先天因素外,還有后天的攝養,也就是說,一個人的陽氣是先天腎氣與后天脾胃之氣結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氣,很難分清哪個是中氣,哪個是先天之氣。腎氣又稱元陽,命門真火,生命的根基和原動力。陽氣損傷的后果非常嚴重。一個健康人,在其還沒有感覺到自己有病時,如果缺乏陽氣,其臉色一般是蒼白灰暗的。

      人的生命,不只是有形的軀體,而且蘊有無形的“生機”。這個生機,用中醫學的術語來講,就是火和熱,歸結到一點就是陽氣?!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氛f:“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痹陉庩柕年P系中,陽氣是主要的,《內經》強調“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陽氣功能低下,火與熱就不足,人體就不能抵御外邪的侵犯。因此,治療疾病或養生保健應以“散寒回陽”為法度。

      人體陽氣受到損傷,最嚴重者莫過于寒邪,陽氣受傷則形成陰證。金元時代醫家王好古《陰證略例》中把“冷物傷脾”和“外感風寒”看成是形成陰證的外來因素。張景岳把寒邪分為外來之寒和本來之寒兩種,《景岳全書·新方八陣》中說:“夫寒之為病,有寒邪侵于肌表者,有生冷傷于脾胃者,有陰寒中于臟腑者,此皆外來之寒……至于本來之寒,生于無形無響之間,初無所感,莫測其因?!逼鋵嵾@本來之寒,就是指與先天稟賦關系密切的體質情況。因此,張景岳在總結寒的成因時說:“或因稟受,或因喪敗,以致陽氣不足,多見寒從中生?!?/p>

      《醫學心悟》中又把寒證歸納為:“口不渴,或口渴而不能消水,喜飲熱湯,手足厥冷,溺清長,便溏脈遲?!睘橐慌申枤馓撍?,陰濕內停證象,里陽虛則生化鼓動無權,表陽虛則衛外無力,在這種情況下最容易患病。所以,古人把陽氣比作天空與太陽的關系,如果天空沒有太陽,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萬物也不能生長。所以天地的運行,必須要有太陽。而人身體里的陽氣,需要調和才能鞏固它的防護功能,不然就會招致病邪的侵入。

      傳統中醫就認為,人體陽氣主要有五大作用:一是生化作用,人體靠陽氣生化氣血、精血津液;二是推動作用,人體的氣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陽氣輸送、散布;三是防御作用,陽氣有防御和衛外作用,即抵御疾病和保衛精氣;四是溫煦作用,氣血得溫而行,細胞得溫而活;五是固攝作用,陽氣具有固定形神和攝納精氣、精血和精液的作用。

      準確地說,人體的陽氣主宰著人體的生命規律:呼吸、體溫、心跳、脈搏都需要陽氣的溫煦和推動,唯有如此,生命才能充滿活力。一個生命力旺盛的人,陽氣必然旺盛,生命之火也會燃燒的更旺,生命自然健康長壽。因此養生、保健和治病——首重扶陽??!


    三、陽氣在保健和治病中至關重要

      

      中醫說,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也就是,血是能源——陰氣或營血,而氣是有活力的能量——陽氣,陽氣包括真氣和衛氣,即真陽和衛陽—生命和健康的能量。這種有活力之氣的生命健康能量,也就是生命力和健康力,也可以稱之為生命健康的氣力或能力!

      故有人說,生病等于是“陽”出了問題,中醫認為:“陽氣不到就生病”“陽氣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藥”“養生治病首要扶陽”。所以,扶陽和回陽是養生治病之本。也因此可見,陽氣對人體生命和健康至關重要。

      1.陽氣不足,人體機能就減退,自然也容易衰老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陽氣衰減的過程。如果身體沒有了陽氣,就成了一幅空的軀殼,就會死亡。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即陽氣決定著人的長、生、壯、老、已。

      古人云:“陽強則壽,陽衰則夭”,所以,陽氣決定其長生或壽夭。人的壽夭就落實在陽氣上面。長壽的人往往是陽氣足的,相反,若陽失其所,則有折壽短命之虞。故《黃帝·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薄瓣枤馊糇闱陦邸薄?/p>

      另外,一般人的正常機體運轉、情緒波動、工作、適應氣溫變化及修復身體創傷等各項活動都需要消耗陽氣。而當陽氣完全耗盡,人就會死亡。人到四十,陽氣不足;四十不補,五十受苦,所以中老年人更需要補陽氣。

      所以說,人若沒有陽氣,生命就會停止。人的壽夭就落實在陽氣上面,“陽氣若足千年壽”……隨著人體的自然衰老,人們會出現陽氣不足的情況,其中有些老人,就會出現陽氣不足的表現。

      現代的人只要一摸脈,其脈象都會是沉細無力,有時還伴有胸悶、心慌、氣短、手腳冰涼等癥狀,這就是典型的陽虛癥狀??傮w來看,現代的人幾乎都是陽氣不足。也許有的人會想,現在生活條件這么好,怎么好端端的陽氣就沒了呢?其實,生活中到處都要用到陽氣的地方,也有很多傷害我們陽氣的不利因素,只是被我們忽略罷了。

      2.陽氣不足,脊柱就不穩,經絡也不通,不通則痛

      這個問題已有專文論述了,在此就不贅述。

      3.陽氣不足,臟腑就不強,生化不力乃萬病之根源

      五臟六腑絕對是人體的硬件。臟腑有陰陽之分,五臟屬里,故為陰,六腑屬表,故為陽。臟腑之間具有互相支持的協同作戰能力,如果其中一個功能失調,那么人體的氣機升降就會失去平衡,而且最后陰陽不調、氣血不周,清氣不升,濁氣不降,不能循環流通,身體就會生病。

      其實,人體五臟六腑的氣機升降功能是要靠陽氣推動的。如果陽氣不足,陽不制陰,則陰邪內生,日久成毒,人就會生病,就容易導致癌癥、不孕不育、肥胖、內分泌紊亂、腎病等疾??;或者由于陽氣不足,臟腑功能活動障礙,其溫煦、運化、宣發、疏泄、通調等功能失職,大量產生氣、血、痰、濕、毒等實邪,并相互蘊結而成癌腫之征;或者陽氣不足,陽損及陰,陰竭陽脫而奪人性命。

      然而,現代人因為長期吹空調、喝冷飲、吃寒涼食物,好肥甘厚膩,熬夜、壓力大,缺少運動等等,導致身體又寒、又濕、又毒、又堵、陽氣嚴重不足。其陽氣不足的癥狀為:臉色青黑晦暗、消化不良、容易出汗、心慌氣短、夜間多尿;精神萎靡不振;抵抗力下降,怕風怕冷等癥狀。

      如果你足夠細心,可以看一眼周邊,你會發現身邊陽氣不足的人太多了,當中甚至包括了我們的爸媽,孩子,親戚,朋友,據統計,80%的人都存在陽氣不足的情況。

      4.陽氣不足,經絡或氣血不通,則生瘤、結石或增生等

      只要生命存在,機體就會有陽氣,有陽氣也就會有氣化功能。但陽氣不足或陰盛陽虛的人容易生病,且多是三陰病證。一方面陽氣內虛而升發無力;另一方面陰寒、痰飲、濕濁等既蒙蔽又傷損陽氣,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體質持續下降或百病滋生。

      我們每天飲食是為了能獲得食物中的能量,但這也全依賴陽氣的氣化功能,同時,代謝之后的濁毒糟粕等能正常排泄,也依賴氣化功能。若陽氣健旺,氣化功能正常,則體內濁毒都能順利排出;若陽氣已虛,氣化功能異常,即會產生病理代謝產物,郁滯于體內,即是疾病。

      只要生命陽氣宣通,則陰霾自散,周身就不病。當陽氣不足或不通時,機體會暫時把陰濁瘀毒水飲痰濕等代謝產物打包放在某處,表現出來的可能是脂肪瘤、結石、增生、囊腫、脂肪肝、腫瘤等等。臨床檢查發現所有的乳腺增生、卵巢囊腫、子宮肌瘤、肝血管瘤、腫塊結石、腰椎增生等病皆屬陰濁凝滯,其根本原因還在于陽氣不能宣通。一旦陽氣充足了,氣化功能加強,這些產物就會自然消失。

      因此說,治病的關鍵是扶陽通陽,讓陽氣健旺,則濁毒痰飲水濕等陰性代謝產物自能排出體外,而不至于凝聚滯塞為患。陽氣一通,則諸癥皆可霍然而解。如何扶陽通陽呢?通陽之法,或用溫藥,或用艾灸。用麻黃、細辛、附子、干姜、吳茱萸之類溫熱性的草藥,特別灸法,能養陽、壯陽、扶陽、通陽,最善化陰濁。

      如此也可以想見,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甚至癌癥等是怎么回事了。中醫認為:陽化氣,陰成形。若陽氣不足,則氣化不利,痰濁水飲等陰邪就會凝滯,滯塞不通,即變成囊腫、增生、腫塊等陰性病理產物。而且往往是發生在機體陽氣最虛的地方,若胞宮陽虛則成子宮肌瘤;卵巢陽虛則成囊腫等。其正確治法是扶陽以化氣,通陽以排濁。不少陰濁瘀血凝滯所形成的疾?。ㄈ绺鞣N腫瘤、囊腫、增生、脂肪瘤、血管瘤等等)都需要通陽排濁。

      總之,由于陽氣不足,陽不制陰,則陰邪內生,日久成毒;或者陽氣不足,臟腑功能活動障礙,其溫煦、運化、宣發、疏泄、通調等功能失職,大量產生氣、血、痰、濕、毒等實邪,并相互蘊結而成癌腫之征;或者陽氣不足,陽損及陰,陰竭陽脫而奪人性命。因此,在保養健康和防治疾病時,要自始至終保護陽氣和溫補陽氣。


    1613024461785829.jpg

    關注公眾號,查看更多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評論

    您是不是忘了說點什么?

    0 條評論
    點擊排行

    Copyriht 2020 by www.ies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脊聯網網站版權所有
    京公網安備:--- 工業和信息化部 京ICP備1903097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