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agect"></p>
    <track id="agect"></track>

  • 思想理論
    當前位置:首頁 > 思想理論 > 詳細內容
    脊柱與脊椎到底有那些不同?

    來源:本站 時間:2021-02-11 15:42:57 熱度:11832

    首發(ID:百川脊柱健康學)公眾號

    作者丨黃開斌 北京百川健康科學研究院院長


    一說到脊柱,有人立馬就會想到是脊椎,以及頸椎、腰椎等結構,這的確沒錯,但是,這不是“脊柱”的全部內涵,脊柱比脊椎的內涵和外延要大得多。簡單一句話:脊柱是人體的根基立柱!



      01  


    脊柱=脊椎+立柱,是個整體概念



    1613540270976697.png

    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于“脊柱”和“脊椎”這兩個概念和名稱是不加區分的。尤其是在英文中,幾乎就是同一個單詞。但是,在脊柱健康學內則認為它們之間是有較大區別的,其內涵和外延是有所不同的。



    首先,從中文的字面上講,“脊柱”與“脊椎”雖然僅這一字之差,但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柱”有支柱、立柱之意,“椎”主要是指椎體或椎骨,“脊柱”是指由整條脊椎、骨盆、四肢和頭顱等共同組成的骨骼架構,其骨骼周圍還有其軟組織為輔助而形成的柱狀機構。而“脊椎”則是指由26塊(或33塊)椎骨相連而成的結構,且更多只是指脊椎的骨性結構。


    其次,“脊柱”中的“脊椎”在組織的形成上也有所不同。雖然我們認為“脊柱”的中軸是脊椎,但脊柱概念里的脊椎是指椎骨及其周圍的軟組織共同構成的,即除椎骨外,還包括椎管內脊髓、韌帶、椎體間的椎間盤以及椎管外的神經、血管、肌肉、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即:整條脊椎是以椎間盤為連接,以肌肉、肌腱、韌帶、筋膜為保護,以脊髓、神經經絡和血管為通信聯絡和能量供給,如果形象一點比喻的話,脊椎骨就好比是鋼筋,脊椎周圍的肌肉、韌帶、神經、血管、筋膜等就好比是混泥土,它們共同澆注起了生命大廈的中柱或主梁。而傳統概念的“脊椎”則只是由椎骨和椎間盤兩者組成的。


    再者,脊柱健康學所言之“脊柱”,在概念和范圍上有很大的擴展性,即其外延已經有所擴展了,這當然也是應脊柱健康學發展的需要。即已將脊椎上端的枕骨甚至頭顱(即大腦),以及下端的底座——骨盆以及生殖系(或稱性命系統)都看作“脊柱”的組成部分。且進一步將四肢也應看作“脊柱”的支撐點和輔助部分而納入“脊柱”研究的范疇。因為雙下肢是支撐脊柱的底座——骨盆的兩根支架,如果雙下肢不平衡,骨盆自然會傾斜或旋移,脊椎就會隨之代償彎曲。而雙上肢就像是脊柱的兩翼,對調節“脊柱”的運動平衡和保持穩定亦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脊柱健康學所謂的“脊柱”是包括四肢、骨盆和頭顱在一起的一個大脊柱的概念。


    總之,可以這樣認為:人體的整條脊柱是以雙下肢為支撐,骨盆為底座,脊椎為中軸,脊椎周圍的肌肉為動力(伸肌和屈肌相互抵抗),韌帶為保護和穩定,雙上肢為平衡兩翼,還包括頭顱為中央指揮等在內的,它們共同澆鑄而組成一個完整的、結構復雜的立柱狀系統——脊柱。脊柱不僅支撐整個機體的重量,人體的五臟六腑都懸掛于其上,而且還是人體主干信息網絡之所在,擔負著各種生命信息的傳遞、應答和處理等重要工作。


    因此,脊柱與脊椎在概念和內容上是有較大區別的,脊椎只是脊柱的一個組成部分,而脊柱無論從其形體結構學、氣血活力學和網絡通訊學等方面都比脊椎的內涵要豐富而復雜得多,因而就有脊柱系統(spine system)之說,且人體的九大系統無不與這個脊柱系統息息相關,進而又有了“脊柱健康學”這個概念的提出??梢?,脊柱健康學所提出的“脊柱”是一個“大脊柱”的概念,也可以說是整個人體的架構系統。


    準確的說,脊柱就是指以骨盆為基座,以雙下肢為支撐點,以背部脊椎骨為中軸,以椎間盤為連接,以肌肉、肌腱、韌帶、筋膜為保護,以雙上肢為平衡兩翼,以大腦為信息指揮,以脊髓、神經經絡和血管為通信聯絡和能量供給的一個立柱狀結構。即整個人體的身軀。


    如果形象一點比喻的話,脊骨或骨骼就好比是鋼筋,脊柱周圍的皮膚、肌肉、韌帶、神經、血管、筋膜和關節軟骨等就好比是混凝土,它們共同澆鑄起了支撐生命大廈的這根立柱或大梁——脊柱。 




      02  


    脊柱與脊椎是有很大差別的




    為什么要說清楚脊柱和脊椎在概念和內涵上是有區別的呢?因為,這對我們理解“脊柱健康”問題及其發生機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僅僅只有脊椎(包括頸椎、胸椎和腰椎等)的概念,那我們對很多身體出現的問題就不甚了了。至少,脊柱與脊椎存在如下的差別:


    1、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于“脊柱”和“脊椎”這兩個概念和名稱是不加區分的。尤其是在英文中,幾乎就是同一個單詞。但是,在脊柱健康學內則認為它們之間應是有區別的,其內涵和外延是有所不同的。即脊椎只是脊柱的組成部分,而脊柱無論從其形體解構學、氣血活力學和信息通訊學等方面都比脊椎的內涵和外延要豐富而復雜得多。


    2、從中文的字面上講,“脊柱”與“脊椎”雖然僅這一字之差,但是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柱”有支柱、立柱之意,“椎”主要是指椎體或椎骨,“脊柱”是指以脊椎為骨架,周圍組織為輔助而形成的柱狀體。而“脊椎”則是指由26塊椎骨相連而成的結構,且更多是指骨性結構。


    3、在組織的形態上講,“脊柱”是指椎骨及其周圍的軟組織共同構成的,即除椎骨外,還包括椎管內脊髓、韌帶、椎體間的椎間盤以及椎管外的神經、血管、肌肉、韌帶、關節囊乃至皮膚等軟組織;而“脊椎”則只是由椎骨和椎間盤兩者組成的。


    4、“脊柱”在概念上有可擴展性,即將脊椎上端的枕骨甚至頭顱,以及下端的底座—骨盆都看作“脊柱”的組成部分。如果進一步擴展的話,就連四肢也應看作“脊柱”的輔助部分或納入“脊柱”研究的范疇。


    因此,脊柱與脊椎在概念和內含上是有較大區別的,脊椎只是脊柱的組成部分,而脊柱無論從其形體解構學、氣血活力學和信息通訊學等方面都比脊椎的內涵要豐富而復雜得多。即:


    所謂脊椎,是指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當然也包括其兩端的顱骨和骨盆;而周圍軟組織是指脊柱骨周圍的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筋膜、神經、血管等組織。


    所謂脊柱,是指以骨盆為基座,以雙下肢為支撐點,以背部脊椎骨為中軸,以椎間盤為連接,以皮膚、肌肉、肌腱、韌帶、筋膜和關節囊等為保護,以雙上肢為平衡兩翼,以大腦為信息指揮,以脊髓、神經、經絡和血管為通信聯絡和能量供給的一個立柱狀結構—支撐架構。這個支撐架構就是生命的大廈,構建一座大廈,其內在必須要有足夠的空間、通道和門窗或通風口等,這樣才能為人們所用。生命這座大廈—身體或脊柱也是一樣,身體或脊柱系統就是為整個生命歷程的各種活動而服務的。




      03  


    脊柱系統思維調治疑難病


          生理學上講人體有九大系統,它們相互聯系,又彼此相對的獨立。其實還有第十大系統,那就是脊柱系統。我們提出的脊柱系統是更加復雜而寬泛,它打破了其它九大系統的界限,涉及的組織器官也很混雜,并把其它九大系統組合聯系在一起,從而成為一個大的系統——脊柱系統。


    1613540309466455.png


     


    所謂的脊柱系統就是人體的整個支撐系統,也就是所謂的生物力學系統,全身的重量的靠它撐起,同時,它還是全身力氣(或能量)的布散系統,更是信息通訊系統,因在脊柱區分布有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脊髓和脊神經根等網絡主干道,故它還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信息傳輸和控制系統。


    也就是說,人體的整條脊柱是以骨盆為基座,以雙下肢為動態支點,雙上肢為平衡兩翼,以脊椎及骨骼為鋼筋骨架,以椎間盤為連接,以關節為樞紐,以肌肉為動力(伸肌和屈肌相互拮抗),以韌帶保護和穩定,以大腦和脊髓為中樞指揮,以脊神經、自主神經、體液和淋巴液等為信息通道,以經絡和血管等為能量供應渠道,它們共同組成一個完成的、且結構復雜的體系——脊柱系統。


    所以,在我們的脊柱健康調養過程中有個奇怪的問題:就是很多大醫院都治不好的病,我們通過脊柱調理養護后竟然神奇般沒了,這是怎么治好的呢?其實,脊柱調養不是在治病,而是在幫助修復整個身體。即我們給了你一個正確理念、方法和工具,讓你的這個大脊柱系統得以全面的調整和修復完善,所以,其它各子系統的恢復及其病癥就不治而自愈了。


    也可以這樣來看,醫學和醫生只是針對疾病在做努力,而脊柱健康學則是直接針對健康系統在做建設或修復工作;而醫院和醫生只是在做局部或細胞、分子水平的處理,也就是說,我們脊柱健康工程建設者們則是在對全局系統—脊柱系統做整體的調節和維護。


    1613024461785829.jpg

    關注公眾號,查看更多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評論

    您是不是忘了說點什么?

    0 條評論
    點擊排行

    Copyriht 2020 by www.ies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脊聯網網站版權所有
    京公網安備:--- 工業和信息化部 京ICP備1903097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