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agect"></p>
    <track id="agect"></track>

  • 產業規范
    當前位置:首頁 > 產業規范 > 詳細內容
    脊柱健康產業應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

    來源:本站 時間:2021-02-11 14:32:19 熱度:2726

    來源 |  百川   (ID: 百川脊柱健康學

    作者丨 黃開斌


    【按】脊柱健康產業應該走一條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另外脊柱健康產業的健康學思想及其理論體系在哪兒?還有就是脊柱健康產業的分業共鏈及標準規范如何?最后就是脊柱健康產業的文化自信及發展未來。


    此四者,正體現的是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近期,我們圍繞著這四個自信來予以分述。本期先講道路自信。
     
    脊柱健康產業應該走出一條什么樣的發展之路?在這新時代,擺在我們面前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以醫療衛生為主的發展道路;一條是以保養強生為主的發展道路。其中,第二條路是真正可以體現我們健康中國戰略的“道路自信”,繼而才能“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01  
    醫療衛生與保養強生有何不同?

    1. 兩條道路各自的著眼點不同
    醫療衛生的健康發展道路是把“疾病、醫療”放在第一位。旨在防病治病—醫主健康之路。醫療主要有藥療、手術和放療這三療等消滅模式。
    保養強生的健康發展道路是把“健康、保養”放在第一位。旨在保健強健—自主健康之路。保養主要有調養、食養和修養這三養等消化模式。
    如果眼睛只盯著“疾病”,那思維和格局就太小了,因疾病只是健康問題的各種各樣表象。應盯著健康本身才對!健康搞好了,疾病也就自消。

    2. 兩條路線各自的目標方式不同
    醫療衛生之路旨在針對疾病的防御、診斷治療、控制和鎮壓?!乐渭膊 渲鳈嘣卺t。
    保養強生之路是旨在對健康的維護、促進康復、建設和提高?!pB健康—其主權在己。
    防治消除疾病是西方的強權思想和霸權主義;建設促進健康是東方的王道思想和共享主義。

    3. 兩條道路各自的結果也不同
    “醫療衛生”方式是“弊大于利”。其治病的效果很好,但結果是只有8%的健康貢獻率,且最終的結果是:如今醫院是越辦越大,越辦越多,醫生越來越忙,而疾病卻是越治越多!且醫患矛盾也是越來越大,其經濟負擔更是越來越重……
    “保養強生”方式是“利大于弊”。其最終的健康結果很好。保養強生方式是“無問其病,以平為期”。它跳出了“疾病思維”和“經濟思維”,轉而“以健康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即是以健康建設為中心,不斷地給健康加分,讓疾病減分。追求的是好的健康結果。 
     
    4. 醫療健康這條道路,不是正道
    由于現代醫學的整個大方向錯了或偏左了,因而只發展出了醫療衛生這種防病治病的對抗方式,這些方式主要包括化驗、照像、藥物、手術、放療、化療等。雖然其治病的“效果”可能很好,但其健康的“結果”不好。
    長期以來,我們選擇以“醫療衛生”這種弊大于利的方式來主導人類的健康事業,其最終的健康結果和現實已說明:我們走的是一條似是而非的健康發展道路,雖然沒完全錯,但至少它不是正道,而是旁門左道。  
    那醫療健康這條道路是怎么來的呢?我國現行的醫療衛生體系是基本沒加任何改造地從民國那里接手過來的,是完全照搬照抄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即便后來加進了中醫藥,但中醫藥也都是完全醫療化了。應該說這套醫療衛生健康模式是西方文化思想、資本思維和近現代醫學科學的產物。
    準確地講,是近代英國的強權主義思想和武力殖民文化,以及現代美國的霸權主義思想,以及金融資本和科技主導了整個世界的必然結果。隨著中國的崛起,以及中華民族和文化的復興,那我們定當是要走出一條符合人類健康之道的新路,一條尊天之道、順天而為、自立自強的康莊大道。
    那醫療健康產業為何如此受追捧呢?因為,自法國的思想啟蒙,到英國的工業革命,及至二戰以后美國的科技革命,西方文化統治了近三百年,并確立當今的世界秩序。由此,西方的醫療憑借科學技術的強大可以完全徹底的征服疾病,因而,也幾乎完全蒙蔽了世人(一俊遮百丑)。這套強權霸道體系雖已漏洞百出,但人們仍在大力投入和發展醫療產業,這其中,一是還很糊涂或被蒙蔽,二是巨大經濟利益的驅使。
    應該說這一套強權和霸道,以及資本控制和醫藥殖民的思想文化所打造的醫療衛生事業,在人類健康這個領域是應用或發揮得最成功、最隱蔽的,因其防治和消除疾病的療效是立竿見影,甚至是干凈徹底,進而蒙蔽了人們的眼睛,以致于把健康的發展大方向完全導向了抗擊疾病的醫療衛生之路上,從而把全民的身體都變成了醫療、醫藥、醫生或醫院的殖民地。以致人們完全失去了健康的主權,所以,也就沒有健康利益的最大化可言了。
    而保養強生則是旨在通過調理保養健康、建設強大健康或促進健康水平的提升,追求健康利益的最大化,經濟利益也有了。人們都知道:戰勝敵人最好的辦法是強大自我。那同樣地,戰勝疾病的最好辦法是強大健康。
    總之,保養強生與醫療衛生其本質是不一樣的,即它不是把注意力聚焦在疾病上,不致力于在疾病上瞎折騰,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健康的建設促進上,繼而可以保證健康利益的最大化。健康有了,疾病也就不藥而愈。


      02  
    醫療不能作為健康產業的主體  

    醫療衛生只是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是必要的部分,但不是主要的部分。它只能占到1/5的權重。更主要的理由是:

    1、醫療對健康的作用或貢獻率很小
    現代化的醫療設備和先進醫療技術對于健康的貢獻率只有8%(這是WHO早得出的結論)。那么,還有92%可大有作為或貢獻率大的肯定是在以防病治病為主的醫療體系之外了。事實也早已證明:醫療衛生雖然應對疾病的效果非常好,有效率可以達到80-90%,甚至是100%。但是,其最終所得到的結果跟健康沒有一毛錢的關系,只有八分錢的關系。故醫療對健康來說是沒有太大的作用和貢獻可言的。

    2、醫療讓人健康長壽了!這是悖論
    第一,人類的自然壽命本應是120歲,現代醫療并沒有把人類的自然壽命保證至120歲,更談不上延長了;還有健康壽命也沒保證了。
    第二,當今人類的存活壽命(預期壽命)相比過去(戰亂年代)的確是增加了,但這不能全部歸功于現代醫療,人類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生命的自我進化也是很主要的。其實,醫療保障是提高了存活率,也延長了存活時間(增加了平均壽命) ,但其壽命的質量(健康壽命)并不很好。

    3、醫療對健康乃至社會的危害很大
    現行的“醫療衛生”模式是采用“斗爭哲學”和“戰爭理念”來解決疾病問題的。這是一種典型的“疾病思維”和“強權思想”及“殖民文化”,也是一種最“消耗經濟”模式。由于其整個醫療過程就如同是一場戰爭,既是“戰爭對抗”,那各種傷亡和消耗就小不了的!所以,它既在治病,也在致病,還制造混亂和污染,故再造新病,有時還斃命。
    (1)醫療方式對健康的危害:現代醫療衛生一直是把目光聚焦在疾病上,其所有的診療工作都是圍繞著疾病進行,以其“強權思想”大包大攬地替身體消除疾病,其實,也無形之中取消了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和愈病能力,致使人體最終都喪失自主能力而成了醫院或醫藥的殖民地。
    且很多時候為了根除疾病而不擇手段,窮追猛打,這對患者造成的痛苦或傷害更甚于疾病本身,還再造新病和大病,甚至留下隱患而成為最大的致病因素——治病又致?。ㄈ玑t源性、藥源性疾病等)。
    (2)醫療方式對社會的危害:第一,由于利益或“趨利”思想,以致于“無效醫療”和“過度醫療”嚴重,再加上醫療過度投入和資源浪費嚴重等,所以。它使得個人、家庭,甚至國家都不堪重負;第二,由于“治病有效,健康無果”以致“循環就醫”,故而“看病貴、看病難、看病煩”和“醫患沖突”及社會不穩定因素急劇增加。

    4、醫療模式也不利于人類的演進
    如果人類一味的只在依靠這種外在的先進醫藥和龐大強勢的醫療衛生體系來保障健康和保衛生命,那我們自身的健康機制和健康能力(適應能力、抗病能力和自愈能力等)將永遠被替代而無法成長強大起來的。長此以往,那我們的身體健康就完全被醫療、醫藥或醫生接管了。我們還哪有健康可言,整個就是醫院和醫藥的殖民地或試驗田。
    (1)如此這般人類還怎么繁衍昌盛?
    易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建=健,健康就在于每個人要去建設他嘛!然而,在這樣強大完備的醫療衛生體系的保護和控制之下,人們如同是“襁褓中的嬰兒、溫室里的花朵”,其自身的健康系統是不堪一擊的。這哪是在自強不息呢!這分明就是在自殘自虐,自取滅亡嘛!健康都不能自主自強了。還咋來繁衍昌盛呢?
    (2)這種危害還會遺傳到下一代身上
    不僅如此。其自身的健康平衡機制和自我健康能力還會在醫療(外在的藥物和手術)手段的破壞(組織)、調用(元氣)和污染(內環境)下,而不斷被削弱或消耗殆盡了。更糟糕的是其藥害(污染和毒素)和導致的生理缺陷還將傳遞到下一代身上,致使下一代的健康基因或健康應激能力就更孱弱了。長此以往,也就會一代不如一代了。還怎么繁衍下去呢?
    (3)醫療健康是忘本式的生存演進
    在我們生存的這個星球上,每一類物種都有某種忘本式的生存演進傾向,即自覺和不自覺地忘記了確保自身生存之本——自力更生、自強不息,導致自己的生存危機??铸埦褪沁@么滅亡的,人類是在步恐龍的后塵。我們現在的醫學思維模式和疾病消殺設計及醫療衛生方式它就是一種助長人類忘本式的發展演進方式。
    (4)這種忘本式的生存就是只在外求
    我們旨在抗病愈病,這僅僅是局限于改造世界的科學思想和保衛自己的那一點本領,即旨在一味地外求于一些防病治病的技術和藥物,這是一種保衛人類健康和生存的被動模式,而忘卻了使自己的內在健康或生存能力不斷強大這個根基,進而使自身的競爭力也就不斷地退化了,其適合生存的基因也悄然被改變了——人類這么醫療衛生健康下去等于是在自取滅亡。
    所以,醫療是不應大力發展為健康產業的。當然,把醫療服務業作為整個健康事業的一部分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說它重要,是因為它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用來鎮壓或控制疾病,挽留住生命,給健康的恢復和成長贏得時間或創造機會。但是,對于健康系統本身來說,它絕對不是最主要的,因為,生命健康是要靠本能的,這些本能是不能被醫療給完全取締了。所以說:它不應成為健康事業的主體或主導者,更不應該把它作為“健康產業”來大力發展,尤其是不能市場化。即便是非要作為健康產業來發展,那也只能是作為最低端的健康產業。為此,也早就應該考慮把醫療健康產業進行升級和換代了,做成一種高端福利或特殊的服務產業。


      03  
    保養強生應是脊柱健康產業的主角

    由上所知,所謂的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以及門診醫院(含中醫中藥)和疾病防控等醫療衛生產業都不應是健康產業的主體或主力軍。那健康產業的主體或主角應是醫療衛生產業之外了。也就是能對健康有更大幫助和促進作用的,才應該是健康產業的主體,所以,能夠調理保養促進健康,并能幫助指導其自主自建強大健康的方式——保養強生應將是其主角。
    所謂保養是保健養護,其中“養”有調養、食養(營養)和修養(教養)等,那么,調養主要是針對脊柱來說的,就是調和、調理和調衡脊柱,并借助食養和修養來對身心健康進行自我建設和促進提高;而強生是包含養生和厚生,是旨在強大生命,強壯健康,也就是自力更生,自主自治,自建自強,如此就能自強不息。也由此可見,這種保養強生方式是最合乎健康利益最大化,自然就應在健康產業中唱主角。

    1、脊柱健康產業的主體就是調養脊柱。
    因為,在所有的脊柱障礙和脊柱疾病中,只有不到30%的疾病可能需要運用現代藥物和手術去進行干預和治療,而70%以上的脊柱障礙和慢病則只需要通過調理保養的方法就可以達到平衡脊柱,恢復健康的目的。
    事實也正是如此,在當今脊柱健康產業的發展中,已經凸顯出了一個非常具有活力和商機的產業形態。這個業態是不同于脊柱疾病診療服務的脊柱健康調養(4F操作系統)的服務產業。

    2、脊柱健康產業的調養康復前景無限
    從健康系統的維持來看:脊柱是中流砥柱,是生命和健康的立柱。那么,“以調養為主,以平衡為期,以健康為本”的服務模式是脊柱健康學的一大特點,并確信調養恢復健康遠比醫療防治疾病更加有價值,更加重要。
    換句話說:“調養保健強健”遠比“醫療防病治病”更具有健康價值和前景無限。人們都知道:一臺車每5000公里要去保養一次,而我們這么重要的脊柱(身軀)難道就不應該經常去或定期做個保養嗎?當然應該!

    3、脊柱健康產業在大健康產業的地位
    在健康服務產業中,做好脊柱健康就等于筑起強大了人民健康的中流砥柱。因為, 脊柱是健康之柱,是生命之梁。只要調理保養和自我維護好了脊柱的健康,就等于給人類自身支撐好了健康和生命大廈的主梁和框架。
    為此,脊柱健康產業沒有理由不成為人類健康事業的支柱。我們的責任重大,健康價值重大,其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更重大。



    1613024461785829.jpg

    關注公眾號,查看更多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評論

    您是不是忘了說點什么?

    0 條評論
    點擊排行

    Copyriht 2020 by www.ies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脊聯網網站版權所有
    京公網安備:--- 工業和信息化部 京ICP備1903097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