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 時間:2021-02-02 08:21:55 熱度:4465
葉桂——四大溫病學家之一
葉天士(1666年—1745年),名桂,字天士,號香巖,別號南陽先生。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安徽歙縣,其高祖葉封山從安徽歙縣藍田村遷居蘇州,居上津橋畔,故葉桂晚年又號上津老人。是清代著名醫學家,四大溫病學家之一。
葉家世代業醫祖父葉時,甚通醫理;父親葉朝采,益精其術。葉天士自幼耳濡目染,也有志于此道,少時即受家學。葉天士最擅長治療時疫和痧痘等證,是中國最早發現猩紅熱的人。在溫病學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溫病學的奠基人之一。首創溫病“衛、氣、營、血”辨證大綱,為溫病的辨證論治開辟了新途徑,被尊為溫病學派的代表。
主要著作有《溫熱論》《臨癥指南醫案》《未刻本葉氏醫案》等。
葉天士十二歲時隨父親學醫,父親去世后,就行走江湖,家貧難為生計,便開始行醫應診,同時拜父親的門人朱某為師,繼續學習。他聰穎過人,“聞言即解”、一點就通,加上勤奮好學、虛心求教,見解往往超過教他的朱先生。葉桂從小熟讀《內經》、《難經》等古籍,對歷代名家之書也旁搜博采。不僅孜孜不倦,而且謙遜向賢,不僅博覽群書,而且虛懷若谷、善學他人長處。葉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古訓,只要比自己高明的醫生,他都愿意行弟子禮拜之為師。一聽到某位醫生有專長,就欣然而往,必待學成后始歸。從十二歲到十八歲,他先后拜過師的名醫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揚俊、王子接等著名醫家,無怪后人稱其“師門深廣”。
葉天士本來就“神悟絕人”、聰明絕世,加之這樣求知如渴、廣采眾長,且能融會貫通,如此,自然在醫術上突飛猛進,不到三十歲就醫名遠播。除精于家傳兒科,在溫病一門獨具慧眼、富于創造之外,葉天士可謂無所不通,并在許多方面有其獨到的見解和方法。在雜病方面,他補充了李東垣《脾胃論》詳于脾而略于胃的不足,提出“胃為陽明之土,非陰柔不肯協和”,主張養胃陰,在婦科方面,闡述了婦人胎前產后、經水適來適斷之際患溫病的癥候和治療方法;他對中風癥有獨到的理論和治法,他還提出久病入絡的新觀點和新方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于精研古籍,他還十分善于運月古方。
葉天士最擅長治療時疫和痧痘等癥,是中國最早發現猩紅熱的人。在溫病學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溫病學的奠基人之。清代乾隆以后,江南出現了一批以研究病著稱的學者。他們以葉桂為首,總結前人的經驗,破舊立新,開創了治療溫病的新途徑。葉桂著的《溫熱論》,為我國溫病學說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和辨證的基礎。他首先提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的論點,概括了溫病的發展和傳變的途徑,成為認識外感溫病的總綱;還根據溫病病變的發展,分為衛、氣、營、血四個階殷,作為辨證施治的綱領,在診斷上則發展了察舌、驗齒、辨斑疹、辨白疹等方法。清代名醫章虛谷高度評價《溫熱論》,說它不僅是后學指南,而且是彌補了仲景書之殘缺。其功勞很大。
除精通醫術外,葉天士在其它學問的研究中也具嚴謹精細的治學精神,博覽群書、學究天人,使醫術和學術相得益彰。他覺得“學問無窮,讀書不可輕量也”,雖身享盛名,而手不釋卷,體現了學無止境的進取精神。后人也說他“固無日不讀書也”。他在醫學中治病教人的仁者之心,也體現在他的待人接物方面,故后人贊其“內行修備,交友以忠信。以患難相告者,傾囊拯之,無所顧藉?!?/span>
Copyriht 2020 by www.ies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脊聯網網站版權所有京公網安備:--- 工業和信息化部 京ICP備19030970號-1
北京百川健康科學研究院 脊柱健康產業創新聯盟 世界脊柱健康聯盟 聯合主辦 脊聯網
投稿郵箱:1348398125@qq.com 手機: 13661171862 [手機站]